西北大环线游记

西北大环线游记

想去大西北的念头由来以久,最早是曾在单向空间的一次讲座中听到有人分享玻利维亚的天空之镜,当时觉得无论如何将来都要去一趟看一眼才好。不过在后来的了解中,玻利维亚战乱未止,且路途遥远,后来又知道国内有一处这样的地方,那还说什么呢,一定要去看上一看才是。

时间 2019年国庆假期

火车见闻录

​ 报的团是需要先到青海的省会西宁市集合,于是便和租住房间对门的杨同学,一起买了从北京至西宁的卧铺火车。
火车路途遥远,头一天下午四点坐上车,到了第二天下午三点多才到。而且又是买的卧铺上铺,上铺的空间实在狭小,纵身而上后人几乎是只能躺着,但若仅是满足睡觉之需,倒也是完全足够了。除却上铺里要是头超窗户睡的话,会一直被空调吹着。网上查了攻略,说是头超行李架睡就好了,于是试了下,果真不错。右手边的小伙儿一开始还是头朝窗户蒙头睡,后来也学起我来,然后应该是体验一下子升级了,忍不住对我竖大拇指。
火车上时间很长,我在手机里准备了好几部电影,和一部记录片《河西走廊》,一路下来,电影仅看了一部《建国大业》,河西走廊倒是几乎快看完了。一路为霍去病闪电袭击匈奴,打通河西走廊,从此打开了和西域的繁荣往来而激动不已。又一句“失我焉岐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总在脑中徘徊。后来的一切所见,好像记录片里的景色都一下子活了起来,涌现在眼前。和古人站在同一片土地上,一边给所见所感震撼,一边感叹时光的悄然流逝 。
一路很闲,老闷在上铺,或到卧铺旁走廊的椅子上坐着待久了终究会无聊。于是到了饭点便跑到了火车的餐车。但除去早餐外,其他时间的餐车食物价格太高,单人餐差不多要六十多,而外卖到车厢的差不多是三十,且所差无多。所以最后又折回了座位等外卖了。不过餐车的早餐倒是可以,和外卖几乎无差,且体验更好。
火车一路悠悠,车上遇到一位西宁本地的阿姨,聊起西宁的气候,说西宁常年最高气温未曾超过30度,不用装空调的,而且还讲,他家买过一台风扇,然后从买来到现在仅用了一次,便再也没用过。这便是对西宁的初步印象了。

西宁市区

​ 到达西宁时间是下午三点左右,从火车站走出来的第一感受就是很晒,大概是因为海拔高,离太阳更近,但细想的话,太阳离地球十万八千里远,这高出的区区的的几千米海拔怕是影响微乎其微才对。但体感温度却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比北京冷许多。
西宁市为青海省的省会,位于青海省的东南角,与甘肃的省会兰州举例很近。

西宁

初至西宁,时间还早,便出发去了市区里著名的清真大寺--东关清真大寺,我们到的时候刚好赶巧,有讲解员正在讲解。对清真寺,原有记忆为穆罕默德、真主阿拉、古兰经之类,本次听完讲解,大概又多了教徒一天五次礼拜、清真寺中无神像,教徒每年要给寺院捐赠等一系列印象。这所寺庙之所以出名,据说是因为当遇到大的教会时,会有十五万的教徒来到这里参与礼拜,当然小小的寺庙是装不下如此多的人的,届时,寺庙周围会变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当然我们到的时间并不会很巧,是看不到了。正对门用来礼拜的建筑据说是该寺中年代最久的建筑,从门口往里面看,除了一个个用来席坐用的红色团蒲外,确实也看不到别的物什。在该建筑的北边,则有一个回族民俗博物馆,会介绍回族的生活及文化等,不太长,讲解完毕,则进入商业区,会有 黑枸杞、藏红花、冬虫夏草及各类当地特产售卖,初到的我自然是不会买的,于是便一一品尝了一遍,大部分味道甚好。待出门时,又尝了尝当地的奶茶,觉得青海的奶茶和在内蒙喝到的还是略有不同,很香,想必是牦牛奶的缘故,递过来奶茶的小哥还介绍,我们的奶茶加了大青盐哟。具体问功效时,他略做思考,便回答此处是高原,喝青盐好,我当时还信以为真了。<br />从清真寺出来,则是去了土楼观。土楼观临山而建,据介绍说,该处寺庙众多,佛道建筑混布。但实际到了,所见基本全部为道馆。与其他各地无差,不做细述。不过临下山时,竟然看到了在西游记里凭个人之力就拦住了从八卦炉里出来的孙悟空的王灵官的塑像,三只眼, 好不威风。门口左侧的墙壁上则绘着一只老虎,仅几笔,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便栩栩如生,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佩。<br />

E0E671C1-8E53-454F-B7A1-C6A94BEB9BD9.jpeg
后来则是去了当地著名的餐厅来品尝手抓羊肉,路上一直跟小伙伴讲,须要少吃些才是,然后还能去小吃街再尝尝其他美食,结果真的吃起来,却一下子就吃撑了,再不能吃下其他东西。西宁的手抓羊肉大概是历来吃过最好吃的了,
大块的纯羊肉,蘸上店家秘制的蘸料,吃一口,唇齿留香。

E17AC429-F74A-4099-9BE4-3CFCE6212D4E.jpeg

青海湖

抵达青海湖前,先去了一处蒙古包,体验了“藏式家访”。会有人给远来的我们献上哈达,然后则是到蒙古包里大家排排坐,又吃了面包、奶茶、和一种忘了名字却很好吃的食物。包外则可以骑马射箭,马儿看着很俊,骑起来确实悠悠的走,用老板教的夹马肚子的法子也并不好好使,就只是悠悠的走,就算你大声喊“驾驾驾”也半分没有用处。随后快到终点,马儿看到老板来了,才加速两步,感觉像是好让我拉下缰绳,喊一句“吁”。不知是这马儿是店家训练好的就这样,还是因为放假了上班在摸鱼。
青海湖之大,是超乎想象的。但在先看到青海湖前,先看到的竟然是一片沙漠,随着车往前驶,大片的天蓝色的水便映入眼帘,但车却毫无要停下的意思,就一直往前开,大概又开了一个小时,便到了可以在青海湖骑行的地方了。
824FF7CE-FD8A-423D-B4CC-EC26ADAD267D.jpeg
我们每人便租了一辆山地车,原定距离是5公里。但因为路上看到雪山太美,路上岔路有多,都想瞧瞧看看,却也骑了许久。其中骑到大概一半的时候,看青海湖实在美丽,便从岔路拐了下去,前行约两公里,便到了青海湖的边上,但刚拍了一张照,便有三个自称是该位置管理的人骑着马就跑过来了,说要买票才能进来,由于我们有青海湖景点的门票,在这里再买就不值当了,掉头便往回走。马上的人还超我们喊,别走哎,给你们便宜,十块钱,看不。
1E74A73B-3E81-41C4-8D3B-151AF63FBDE0.jpeg
虽然已经是国庆节,青海湖的油菜花却依旧盛开,也是神奇,只不过想拍照自然是要收费的,路边也有牵了白牦牛让人拍照的。
5D63D634-899C-402F-8FA8-C4E8755E965B.jpeg
所到达的景区叫“二郎涧”。初到时极为兴奋,但实际抵达后,景区的景色和去过的第四大淡水湖–呼伦湖比起来总觉得无差,但景色确实不错,只不过少了几分惊艳之感。
5DD05DF6-9182-47E3-9137-69A5C343CAB0.jpeg
青海湖的夜是真的冷的厉害,且住的地方并无空调。需把原来带的衣服都穿上才有,而且大概是海拔过了三千米的原因,人会略略有些高原反应,头疼的厉害,本来晚上要去看星星的,我直接就睡过去了。
第二天则是起了个大早,去看青海湖的日出,青海湖的日出是七点十二分,需提前抵达,纵使寒风凛冽,也挡不住大家看日出的热情,我们到时,已经可以看到河边站了一大排人。青海湖的日出很快,从刚漏出眉梢,不过三分钟就结束了。
1E7E1F2C-AD22-4509-922F-C7CAD7B88F91.jpeg

茶卡盐湖

未至茶卡,左前方突然有一大片白色的湖泊映入眼帘,但车却仍又开了很久却不停下,当大家还在猜测是否已到达时,前方的广告牌已经赫然出现了“茶卡盐湖-天空壹号”的大牌子了。到了盐湖,当倘若想要到达核心景点,还需坐小火车,小火车跑起来也是慢悠悠的,不过倒是可以恰好欣赏一路的景色。
下了小火车,便脱了鞋直接下盐湖了,不过说实话踩在水底的盐的结晶上的体验可真的不太好,走起来简直举步维艰。另外若要拍照好看,必是要穿颜色相对鲜艳的衣服,才能在水中倒映出清晰的影像来,像我和小伙伴穿的衣服,在水中映出来的不过是个影子而已。但若以远景来看,远处的群山、天空却又清清晰晰地映到湖里,漂亮极了。

FEFBFEA3-00A8-4B42-8194-D10ABCC8D93F.jpegE3729FD2-A407-4AED-8BB5-F680EF3FA1B1.jpeg

德令哈

从茶卡盐湖到德令哈的路上,沿途的植被开始发生变化,慢慢路边就开始变得全是沙漠戈壁了。德令哈说起来是市,但是人却极少,大概主要是海子纪念馆便是中心了。海子纪念馆整个空间并不是很大,稍稍一会儿就能看完。原来一直以为“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里的姐姐是海子的真的姐姐,看了介绍才知道,海子当时是到德令哈来寻觅他的“P小姐”,然后并没有寻找到,于是便“今夜只有戈壁”。德令哈的食物不错,在一家烤肉店里,吃了烤串、炕羊排,烤羊蹄等食物,味道也着实美味。
4310CC95-D57B-44F2-ACD5-2FBF7A2999DD.jpeg

水上雅丹

雅丹地貌又称风蚀地貌。据说世界各地都有雅丹地貌,但该处的水上雅丹却仅有此处一处。在早期的时候,此处与各地一样,只是后来的时候,盐湖水位上涨,淹没了此处区域,由此形成了该地的奇观。只能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神奇,竟能塑造出这种景色
C160B5F6-9FC5-4146-85E3-A5A04DA286E8.jpeg

翡翠湖

据说翡翠湖是因其湖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铜离子?),湖水若翡翠色,因而得名。可能是到的季节的原因,原本是多处的一个一个的湖泊,我们到时,仅有两个湖泊景色还不错,其他的水位退却,只露出厚厚的盐粒,宛若积雪一般。
1ECBEE66-D77E-49EB-BC20-F2F07A99E5D4.jpeg597DAE9D-948C-49E3-AA73-05612D551D56.jpeg

阳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年的丝绸之路在离敦煌不远处移动设立了两处关卡,一处是“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一处则是阳关。现存的阳关仅有一处烽燧遗址了,再往外则皆是大漠。站在此处,遥想当年,守关将士的艰苦生活,可想而知了。
9AD7EEF3-B440-46F3-955D-48F39CB313DD.jpeg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实则为一大沙丘,据说在沙子上从高处往下滑落,会有弱弱的打雷声,因而得名。不知此处的与库不齐的鸣沙山有何异同。要仅仅有一片沙丘,倒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稀奇的是在沙丘环抱的中心,有一处泉水,形如月牙,因而得名月牙泉。沙漠绿洲众人皆知,可这泉水身处众沙之中,却从不层枯竭,却就稀奇了。当地人还在湖边修了庙宇,据说逢年过节,还会有盛大的活动。当然也有科学的解释,说是和沙丘的形状有关,沙子吹过的时候的不会落近水里,故而不曾掩埋。
鸣沙山山体不高,但坡度极陡,还未走近,远远的便可望到两条由人组成的V字攀登队伍。后来走近的时候才发现,
是因实在 难爬,多数人都会走官方提供的栈道,所以看起来,攀登者便连成了两条线。网上爬的时候,也有人手脚并用,但仍气喘吁吁。爬沙山与一般爬山不同的是,往上爬上一步,多半要滑下半步。紧爬慢爬,最终终于登顶,本来要看的大漠落日,却早早的藏到云彩里,再不出来。不过山顶风景独好。爬上山的人多会坐在沙丘顶端,自然做成一排,或俯瞰山下来着,或眺望远方。或滑落到对面的沙丘斜面下,也是不亦乐乎。

EA971347-C318-44DD-8E23-1C6C08D5D297.jpegAAF3AD07-171B-4328-810E-0C7F2EFF8278.jpeg38901B21-734E-4A84-B5A9-9B54FAF5AE71.jpeg

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汉武帝收复河西地区,建立酒泉郡后,在敦煌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两个军事关隘。西汉收复河西地区后,先后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史称“河西四郡”。 酒泉者,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张掖,则是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武威,是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汉武帝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
谈敦煌,自然要谈莫高窟,莫高窟的们票要提前在网上订了才好,每一窟,除了北区的当年的僧侣住所外,均有小门及落锁。讲解员讲解的时候,则会打开,带领的小队人员则鱼贯而入。谈莫高窟,则必讲飞天。莫高窟的壁画,虽经不同朝代,不同画工绘制,却皆有飞天。此皆需亲临,方能体会其壁画、雕塑之精美。
至于“莫高窟”的由来,相传有三种说法,其一为“莫高于此窟”。相传佛教鼎盛时期,信佛者众,外出经商者,临行前捐一个窟;平安归来后,还愿时,要再建造一个窟;达官显贵者,则造一个大窟,以彰显自家身份。游览时,就经常可以听到某某窟又某某窟乃是当年敦煌郡守家所建。
敦煌的标志性建筑为九层连山塔,塔内则有着世界第三高的佛像。据说去年还排名第四,但原先的第三在国外被战争中的炮火所毁,故而排名上升。
0454E0B5-0970-49E1-B4A5-3FD07F0B3CA2.jpeg13DDB95F-E31E-44A6-850A-D34F08A97CF9.jpeg

七彩张掖

从敦煌出发,途径瓜州,经嘉峪关,晚上才至张掖。第二日一早,便起了个大早,来看七彩丹霞的日出。丹霞地貌在一七年去甘肃的时候有见过,比较棒的是当地有一一线天,可以将丹霞地貌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此处的则更加不同,以颜色种类繁多而出众。但实际观看时,其视觉体验倒没传闻中的那么神奇,只是拍出的照片确极好看。当然也有人说,七彩的张掖,要做了热气球在空中俯瞰才能体会到,只是一千二百八一位的价格,实在不便宜,也不曾体验,无法分辨其言论之真实与否。不过后来看到,在《航拍中国》的记录片中,倒是有镜头,看起来确实不错。
77B38EBA-E437-45C4-9D7C-44AEE2299A4D.jpeg08F71989-238C-476D-80A6-D6A070CB72F6.jpeg

冰雪祁连

原计划是要到祁连看草原的,不过在五号的时候祁连山突降大学,于是赏草原便成了赏雪景,也是别样景致。
E4D0C3D4-1F5A-4A1E-AA45-215B445CC18C.jpeg

结语:

旅行的意义,是一路上都在思考的。后来想到一些,遂做记录

仔细想来,旅行的意义,大概在于两处:一处是连接,一处是探索。
所谓连接者,是连接人与景,人与人;
如若再加上时间,则是连接人与景物与景物当现在与过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倘若把人的一生,以时间、空间为坐标,绘制一幅四维的图像。
旅行,则是让这幅图像更加丰富。通过旅行,让自己与远方连接起来,与当时同在该地的人连接起来,与该地的历史连接起来,共同绘成自己人生的图像。
所谓探索者,是连接的进一步,因为连接是简单的,只要到了那里,连接便完成。但这想来不够,毕竟人生不止是绘画,还要让画活起来,这便是探索了。
探索之于连接,更加讲究主动。人生而富有好奇心,于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人在到达未曾去过的地方时,如新生儿降临世界,对该地一无所知,由而则因好奇的天性而引发探索。探索的第一步是人与人、人与景。但除此之外,每个人又是独立的个体,继而则引发探索自己,发现自我的第二步,逐渐升华。
总而言之,连接之于旅行,意在画龙;而探索之于旅行,则意在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