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希望生活有什么样的改变,总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行之有效,另一些方法行之无效。我们要做的是,是区分哪些行之有效,哪些行之无效,以便让你们将之应用于生活。
一、改变的前提:
改变很难:
双胞胎研究
剑桥-萨默维尔研究
但改变是可能的:
- 是例外证明了改变是可能的
- 说改变是不可能的,他们犯了普遍性的错误,只看平均分而不看例外情况、不看那些实现改变的人
问题不再是改变是否可能,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改变”
二、改变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大脑:神经可塑性&神经形成:
- 神经元有可塑性,它们会改变
- 神经形成,神经元是发展的。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生成,直到我们死去
- 神经通道
- 使用时神经通道得到扩展,不使用时就会萎缩
- 神经通道会自我巩固,像河流一样
- 我们的经历也更倾向于流向,已建成的神经通道并进一步加固它,而不是生成一条新的神经通道 (习惯
- 因此如果我们想记住什么东西,和其他东西产生联系是个很好的方法,和已有的神经通道,已有的记忆产生联系。(记忆宫殿
- 已建成的神经通道吸引更多活动,从而变得更厚。没有建成的通道,一条小溪更容易消失
- 经常使用左侧前额皮质的人,和经常使用右侧前额皮质的人相比,要更快乐、更易受积极情绪的影响,对痛苦情绪的适应性更强
例子:
- 球类选手和钢琴家的“无意识击球”
- 伦敦出租车司机
三、改变与幸福的关系:
- 消极的通道:
- 他们会立即把好事理解成需要担心的事,或者发现缺陷
- 通道是自行巩固的,我会通过那条通道不断寻找我的缺陷
- 例子:得到了奖学金,但会不开心因为自己没得到更好的
- 积极的通道: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四、改变的两种类型:渐进式 vs 突发式
4.1、渐进式:
- 一点点凿掉多余的石头
- 这种改变,就像自然界的水冲刷石块,历经时日,让石块变得更薄更光滑。
- 渐进的改变,这是世上最常见的改变,这是健康的改变,没有捷径,需要时间
- 改变本身也可以很有趣,我们即能享受过程也能享受结果,它需要时间,很多时间
4.2、突发式:
- 剧烈的改变,不需要太多时间,立即发生。
- 但要记住的重要的一点是,剧烈的改变不是一步奏效,剧烈的改变,经常需要很多准备功夫
- (量变引发质变 类似顿悟)
两者都需要时间,记往这一点很重要
五、要理解改变需要时间:
Martin Seligman说过 “相信有捷径通向满足,绕过个人力量和美德的训练,是很蠢的。 它导致很多人,在坐拥巨大财富时感到抑郁,精神饥渴而死”。
这是当今世界不快乐的。一个主要原因
1930年的分界线:1930年代以来,我们看到人们幸福感不断下降,人变得更加抑郁,更加焦虑
- 1930年之前,19世纪和20世纪初,自励在于性格改变
- 从内在改变自己,需要努力挣扎,跌倒再爬起,经历苦难,一步步地改变
- 1930年剧烈改变,从性格改变变成一步奏效。
- 想发财,如何结交权势,现在就做。秘密就是,快速改变,立即改变,轻易的改变。
重点是要将变化持续下去,而不是突然一变之后又恢复原状
六、改变行动前要问的问题:
我,或者你,真的想要改变吗?
这个问题很重要
因为表面上我们可能会说当然了,但是潜意识里却有东西在阻挠我们
比如:
- 我们想摆脱古板,却又觉得应该言行一致,结果还是古板
- 我们把完美主义和雄心连接起来,结果就是完美主义摆脱不掉
- 担忧和焦虑 和责任心连接起来
- 罪恶感 和 冷漠无情
- 极简主义 和 失去优势
- 寻找过错和现实主义
- 幸福和偷懒
- 说不 和善解人意联系起来
它们并不一定要连在一起。我可以善解人意的说不,因为很多时候当我对别人说好,我其实同时在对自己说不。从长远来看,也是在对亲密关系
因为我把好的和坏的结合起来了,因此不想舍其一;因为我不想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实际呢,这些东西并不是密不可分的。正相反,比如说快乐,我们从“拓延-建构”理论中学到:正面的情绪是和成功联系在一起的
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失去,把婴儿留下,把洗澡水倒掉。
前提是我们能搞清楚我们到底想改变什么:**我们想改变什么?我们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
七、改变与幸福感三因素:
在我们试图分析一个人的幸福感时,我们需要研究三个因素:
- 遗传排列:我们都生来具备一些特定的快乐和健康倾向性体质。
- 对幸福的影响占比 50%
外部环境:对幸福的影响占比 10%
3. **意向活动:**(**我们主要改变的就是这部分**) * 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想,
- 我们对世界的诠释
- 我们关注的焦点
对幸福的影响占比40%
to be continued…